形位誤差檢測有道
2014-08-26
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例如上班出門穿錯了鞋,直接穿拖鞋出去了,鎖好門后鑰匙忘在屋里了,上班忘帶錢包,去買洗發露拿成了護發素等等等等可控制可避免的小失誤。在工業的生產加工中也不例外,不管是數控內圓磨床還是數控雙端面磨床也會發生這樣的失誤狀況,產品不合格有可能是產品本身真的不合格也會出現檢測的失誤造成不合格,那么如何來控制檢測中的失誤呢,這就需要檢測人員遵循一定的檢測原則來實行從而將失誤率降低。
檢測原則名稱 | 說明 |
與理想要素比較原則 | 理想要素用模擬方法獲得。如用細直光束、刀口尺、平尺等理想直線;用精密平板、光瞄平面磨板模擬理想平面;用精密心軸、V形塊等。模擬要素的誤差直接影響被測結果,故一定要模擬要素具有足夠的精度。 此原則在生產中用得較多。 |
測量坐標值原則 | 測量被測實際要素的坐標值(如直角坐標值、極坐標值、圓柱面 坐標值),并經過數據處理獲得形位誤差值 |
測量參數特征原則 | 測量被測實際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參數(即特征參數)來表示形位誤差值。如用兩點法、三點法來測量圓度誤差 應用這一原則的測量結果是近似的,特別要注意能否滿足測量精度要求 |
測量跳動原則 | 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過程中,沿給定方向測量其對某參考點或線的變動量 一般測量都是用各種指數表示讀數,變動量就是指指表示表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這是根據跳動定義提出的一個檢測原則,主要用于跳動的測量 |
控制實效邊界原則 | 檢測被測實際要素是否超過實效邊界,以判斷合格與否 這個原則適用于采用了實體原則的情況。實用中一般都是用量規綜合檢驗。量規的尺寸公差(包括磨損公差)應用比實測要素的相應尺寸公差高2~4個公差等級,其行位公差按被測要素相應形位公差的1/5~1/10選取。 |
沈陽海默數控機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遼ICP備10007636號-11
地址:沈陽市渾南新區世紀路25號